2011年3月17日在我国发生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事件的经过大概如下: 2011年的3月11日在日本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截止到目前为止地震已造成了一万多人遇难,一万多人失踪,给日本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这次大地震也引起了全球人民的恐慌,而造成恐慌的源头则是本次地震所导致的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核泄露。大家都知道核辐射对人体的伤害是巨大的,也是无法治愈的,二战中日本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其产生的核辐射都给当地及周边地区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所以,大家都恐慌是不无道理的。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为防辐射和防止海盐被污染,在我国大部分的城市和农村一夜之间出现了抢购盐的场面,其情景非常的壮观!一时间,好多商店都纷纷打出了“盐已售完”的标识,出来了一盐难求、高价售盐的现象。
出现这一事件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的一点是公众对核事故情况下服用碘片这一干预的一知半解。
核电站核反应堆内核燃料裂变时产生大量的放射性碘。在核事故时,大量的放射性碘可从反应堆堆芯的燃料棒释放到环境中去。环境中的放射性碘可从四种途径对人体产生照射,包括污染空气的吸入、污染食物和水的食入、经皮肤的吸收以及沉积放射性碘的外照射。一般来说,吸入污染的空气、食入污染的食物和饮水(牛奶)是最重要的照射途径,皮肤吸入和外照射则是次要的。
吸入或食入的放射性碘很快经过肺和肠道吸收并选择性地浓集在甲状腺中,储存并用于甲状腺激素甲状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合成,形成有机碘。由于放射性碘浓集在体积很小的甲状腺中,使甲状腺受到较高剂量的照射,尤其是儿童。辐射对甲状腺的影响包括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甲状腺功能低下只有在受到高剂量照射情况下才发生。因此,在一般核事故情况下,人们主要关心的是辐射致甲状腺癌的危险。
发生核事故污染时,服用稳定性碘可以阻止人体对放射性碘的吸收,其原理是让稳定性碘在甲状腺中呈饱和状态,则放射性碘就不能为甲状腺所吸收而排出体外。因此,人们都把服用稳定性碘作为核事故应急的一项重要措施,但任何一项预防措施,除了带来益处,也可能带来某些风险和代价。
稳定碘对健康的潜在危险和减少甲状腺照射剂量对健康可能带来的益处之间的对比随年龄而变化,因此,在决定是否服用稳定碘时,应根据服用稳定碘对不同年龄组以及处于不同应急区的人群组的利弊关系由核应急指挥部统一作出决策。
含碘食盐是指含有碘酸钾的食盐。人体内2/3的碘存在于甲状腺中,甲状腺可以控制代谢,而甲状腺又受碘的影响。若碘不足的话,可能引起心智反应迟钝、身体变胖以及活力不足。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都缺碘,所以国家强制给食用的氯化钠食盐中加入少量的含碘盐。
碘片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其主要成分是碘化钾。发生核事故时,在一定时间内服用一定量的碘片,能阻断放射性碘-131被人体甲状腺吸收,使放射性碘-131快速地排出体外,达到保护机体组织的作用。但是,碘片也只能阻断放射性碘-131的吸收,对其他放射性物质是没有作用的。
每片碘片中含有100毫克的碘,普通的碘盐中,每公斤碘盐中碘的含量是35毫克左右,如果要达到100毫克的碘的量,那么就需要服用3公斤的盐,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做到的,且服用过多食盐,会对心血管、肾等产生损伤,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天盐的食用量是5—6克。
因此,在发生核事故时,含碘食盐是不能代替碘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