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贝可勒尔(H. Becquerel)在研究铀矿物的荧光现象时,发现铀矿物能发射出穿透力很强的不可见射线。它能使附近的照相底片感光。这一发现改变了原子是物质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的认识。从此,自然科学从原子时代进入了原子核时代。
1、原子核的放射性
在磁场中研究这种射线的性质时,证明它是由三种成分组成的。其中一个成分在磁场中的偏转方向与带正电的离子流的偏转方向相同;另一个成分与带负电的离子流的偏转方向相同;第三个成分则不发生任何偏转,继续沿着直线方向前进。这三种射线成分分别叫做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进一步的研究证明:
(1)α射线是由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又称α粒子)组成的,所以它在磁场中的偏转方向与正离子流相同。它的电离作用大,贯穿本领小。它在空气中的射程只有几个厘米。
(2)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它的电离作用较小,贯穿本领较大。它在空气中的射程因其能量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一般为几米。
(3)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所以它在磁场中不发生偏转。它具有间接电离作用,贯穿本领很大。它在空气中的射程通常为几百米。 现在知道,有许多原子核都能自发地发射某种射线。有的发射α射线,有的发射β射线,有的发射γ射线,有的在发射α射线或β射线的同时也发射γ射线,有的三种射线均发射。此外,原子核还有发射正电子、质子、中子、重离子等其它粒子以及自发裂变的情况。由于原子核自发的变化而放射出各种射线的现象,称为原子核的放射性。能自发地放射各种射线的核素,叫放射性核素。实验证明,对放射性核素加温、加压或加电磁场,都不能抑制或显著改变其放射性。除了原子核的放射性,现在已被广泛应用的还有射线装置,它们主要有X射线机、粒子加速器、中子发生器等。有时把含有放射性核素的装置也称为射线装置。
2、放射性活度
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射线后,原子核本身就从一种核素转变成另一种核素,这种过程就叫做原子核的衰变,又叫放射性衰变。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间隔内发生的核衰变数除以该时间间隔叫做放射性活度(GB496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