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科的辐射防护措施有哪些?
作者:《放射诊疗你我他》  2017-02-17 14:55:43
加入收藏
 

核医学科是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科室内部存放和操作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稍有不慎,可能会造成放射性泄漏和污染,因此科室的布局、管理等都很有讲究。

首先是核医学科的选址。按我国现行国家标准,核医学科属于乙级、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可设在医院的一般建筑物内,但应集中在建筑物的一端或一层,与非放射性工作科室相对隔离,有单独的出入口,以利于对患者的管理和确保公共安全。

核医学科内部的布局要合理。根据我国现行国家标准,核医学科应该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以便于辐射防护管理和职业照射的控制。在控制区,只有经过许可的人员方可入内,在控制区内,如有必要,通常会采取一定的辐射防护手段和安全措施;在控制区的出入口应该设置有醒目的符合国家规定的警告标志。与之相比,在监督区通常不需要专门的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但需要经常对照射条件进行监督和评价。

除了布局合理之外,严格的管理也是必要的。患者在诊疗期间,身体内注入了一定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某种程度上看,患者本身就是一个放射源,会对其周围人员造成一定的照射。因此,核医学科病房推荐采用半封闭式管理。患者应在指定的卫生间大小便,避免在不同病房问“串门”,尽可能减少陪伴及探视等。

 

引自:公众核科学技术知识问答丛书之四《放射诊疗你我他》,科学出版社,2013年

 

 

本文被阅读3216次
 
上一篇:为了保护环境的安全和公众的健康,核电站的设计都有哪些考虑?一旦发生了核事故,有哪…
下一篇:日常生活中防辐射怎么做?
 
   
 
友情链接: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 | 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 环保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
技术支持:南京希迪麦德软件有限公司 版权及免责声明      运行维护单位:江苏省辐射防护协会      苏ICP备15037112号
欢迎登录核与辐射安全公众沟通多媒体信息平台,您是第6923481位浏览者!
Produced By 南京希迪麦德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