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容错燃料”让核安全升级
作者:环境与生活网  2016-07-27 22:12:25
加入收藏
 
    6月23~24日,“2016事故容错燃料技术国际研讨会”在深圳举行。“事故容错燃料”这一新提法听起来很拗口,但被视为近50年来核燃料领域的一次重大技术革命,是未来核燃料领域的投资和研发重点。我国和其他核能大国当下已纷纷就事故容错燃料进行布局,以抢占未来核燃料的话语权。国家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事故容错燃料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的联合申报单位之一。作为一项备受器重的新技术,事故容错燃料能给核与辐射安全带来多少贡献值呢?

核反应堆中包含上百根燃料棒

 

    我国新燃料研究有进展
 
    事故容错燃料(Accident Tolerant Fuel,简称ATF),是为提高燃料元件抵御严重事故能力而开发的新一代燃料系统。与现有核燃料相比,这种新型燃料系统能够在较长时间内抵抗严重事故工况,同时保持或提高其在正常运行工况下的性能。事故容错燃料的材料特性,能延缓事态恶化的速度,为人们采取应急措施争取到更多宝贵时间,大大降低放射性原料突破安全屏障泄漏到环境中的风险。“容错”一词由此得来。
    中广核研究院院长庞松涛在会上介绍,中国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与《能源技术革命重点创新行动路线图》中,明确了事故容错燃料研发任务,设立了重大科研专项,由中广核牵头,联合国家电投、中科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业内主要企事业单位,以及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组织起一支国家级研发团队和产业联盟,拟在10~15年内为该项目投入企业自有资金超过20亿元人民币,确保项目成功。

 

碳化硅做成的燃料包壳结构示意图

 

    燃料系统是核安全第一关
 
    在核电站中,核燃料这个概念既可以指裂变供能的燃料本身(铀-235),也可以指由燃料材料、结构材料、中子慢化剂等组成的燃料系统。如核电站压水反应堆采用的燃料形式,是铀混合物粉末烧结成的二氧化铀陶瓷芯块(燃料块),这种燃料块能把90%以上的放射性裂变产物滞留在其中,是核电站的第一道安全屏障。

    几百个燃料块排成一列纵队,被密封在直径比燃料块稍大、长约三四米的锆合金套管内(也叫燃料包壳),构成燃料棒,再组成燃料组件。上百个这样的燃料组件就形成了一个核反应堆的堆芯。在核电站中,燃料包壳肩负着阻止裂变产物外泄、隔离燃料块和冷却水(避免二者发生反应)、把裂变产生的热能传出去等功能,是核电站的第二道安全屏障。

    事故容错燃料的革新,就发生在这两个环节。

核反应堆所用的燃料,由一个个长度和直径均为一厘米左右的二氧化铀陶瓷芯块组成。
 
    福岛核电站是被“热死”的
 
    锆合金之所以当选燃料包壳的材料,是因为它具有中子吸收截面小、热导率高、低温耐水腐蚀性高等优点。然而在日本福岛核事故中,它却因为扛不住巨量的“衰变热”,成为核电机组爆炸的推手。
    不同于家里即关即停的电磁炉、热得快等电加热设备,核反应堆即使停止运行后,由于裂变产物的衰变,仍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发出相当于发电功率百分之几的余热,这就是衰变热。这个比例虽然不起眼,但热能的量级还是很可观的。由于核电站断电后燃料棒和冷却水无法循环换热,如不及时冷却反应堆,燃料棒就会在衰变热的作用下不断升温。超过1200摄氏度后,燃料棒中的金属锆就会和水/水蒸气发生氧化反应,造成燃料包壳失效,产生大量氢气。一旦高温高压的氢气遇到氧气,就会与它结合成水,并伴随着剧烈的“爱之火花”——爆炸。福岛核电站的爆炸就是这么来的。
    因这一事故的警示,世界核工业界和科学界意识到,有必要对核燃料包壳材料的安全性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防止反应堆因缺乏冷却而过热,于是提出了事故容错燃料的研究方向,希望研制出一种更能扛得住事故、显著降低堆芯熔毁概率、避免或延缓氢气产生和放射性物质泄漏的燃料系统,替代现役的二氧化铀-锆合金燃料系统。
 
    新燃料研发 十年磨一剑
 
    其实,事故容错燃料的研究并非后福岛时代才开始的。美国西屋电气公司早在2004年就启动了事故容错燃料项目。
    美国能源部指出,事故容错燃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 给核电运营者更多“处理时间”来应对事故状况;
    ② 能够在2022年之前实现商用;
    ③ 继续使用且不影响原本的铀燃料循环;
    ④ 商业运营可行。
    美国能源部为事故容错燃料的研发制定了可行性研究(2012~2015)、开发与资格认证(2016~2021)和商用(2022)3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工作是试水,包括建模、制造小比例设备原型、辐照测试、蒸汽反应测试、机械性能测试、熔炉测试等等,说白了就是用个实验室级规模的小组件试水,然后评估它的经济性、安全性,及对运行动态、核燃料循环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第二阶段主要是挑选燃料棒的材料,再对工业级规模的试验反应堆进行瞬态辐射测试、铅组件测试等一系列复杂测试,并且拿下相应的“学历”和资质。由于专业性太强,这些测试就不展开介绍了。
    第三阶段自然就是要拿出万事俱备的成品在正规商用核电站服役。10年光阴是否能磨出一柄好剑,就看这最后一哆嗦了。

 

燃料芯块的组装过程

 

    “容错”难在“少吃多跑”
 
    当核电站冷却系统因事故趴窝后,新型燃料系统的燃料包壳能否在较长时间内撑住衰变热带来的高温,以及燃料块对裂变产物的滞留能力能否进一步提升,是研发和设计的首要目标。同时,新型燃料系统还必须很好地兼容现役的核燃料生产设备等,以保证商用核电站有足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这无异于是让马儿既要跑得快又要吃得少,对事故容错燃料的设计和选择是个不小的挑战,因此也吸引了各核能大国纷纷就事故容错燃料进行布局,以抢占未来核燃料的话语权。
    美国、法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核能机构,都已经把事故容错燃料作为下一步重点发展方向。可以说,这种高安全性技术已在国际核能界业掀起一股科技研发热潮。

 

采用事故容错燃料技术的燃料棒结构示意图
 
    锆合金“接班人”更耐高温
 
    选择性能更优越的材料,是开发事故容错燃料的关键。美国橡树岭和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发现,铁铬铝合金和钼合金是两种耐高温、耐氧化和耐腐蚀性能出色的金属合金,其中金属钼有着高达2600摄氏度的熔点,属于难熔金属,而且高温下仍有很高的强度和抗蠕变(固体材料在恒定受力下变形程度随时间增加的现象)性,低温时又有良好的延展性,若用作燃料包壳的涂层,可以增强燃料棒在高温下的抗氧化性能。 
    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则青睐“碳化硅复合陶瓷”作为燃料包壳的防护涂层。碳化硅是目前硬度仅次于金刚石的材料,它化学性质稳定、导热系数高、热膨胀系数小、耐磨性好。西屋公司的项目工程师艾德说,这种材料的加盟,有望把燃料棒的耐热能力提升到1800摄氏度。同样可以改进的还有高密度燃料芯块,比如铀硅化物和一氮化铀,这两种新材料的导热率比目前所用的二氧化铀分别提升了5倍和10倍,铀-235的含量则分别提升了17%和35%,这就能在不降低发电功率的情况下,减少燃料用量和体积,燃料芯块在冷却系统失灵时也不容易聚集热量,安全性和经济性都得到改善。   
 
    我国“华龙一号”有望最先应用
 
    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几十年前的汽车连转向灯和安全带都没有,而今天,就算用安全气囊把人裹成一个茧也不足为奇。核电站也是如此,60多年来,核电站的安全性能节节拔高。而事故容错燃料,将是核与辐射安全提升的重大新成果。据透露,我国事故容错燃料研制过程中的各项成果,可直接应用于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改进上,最终实现中国自己的新型燃料系统,使中国的事故容错燃料技术走在世界核能技术潮流的前沿。

    美国工程院院士史蒂芬·津克尔教授指出,作为当代和下一代核反应堆设计的重要部分,事故容错燃料正深刻影响核能科技的发展方向,是核安全“游戏规则”的改变者。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维基百科英文网、中国核网、中国广核集团网站、美国能源部、美国西屋公司等网站的相关资料,特此声明并致谢。)
本文被阅读3946次
 
上一篇:重磅!中国核工业60年最大尺度解密
下一篇:核电为什么是绿色和安全的
 
   
 
友情链接: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 | 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 环保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
技术支持:南京希迪麦德软件有限公司 版权及免责声明      运行维护单位:江苏省辐射防护协会      苏ICP备15037112号
欢迎登录核与辐射安全公众沟通多媒体信息平台,您是第6004895位浏览者!
Produced By 南京希迪麦德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