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高机密:二二一
作者:核电那些事儿  2016-07-06 20:43:14
加入收藏
 

    青海有一个绝美的湖泊:青海湖


    湖侧有一个绝美的草原:金银滩


    享誉世界的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描写的就是美丽的金银滩。如今的这里依然碧波千里、芳草萋萋,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然而就在五六十年前,这里曾有数万人干得热火朝天,成就了中国的最“响亮”的事业:两弹。

    这里,曾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也曾是中国最高机密:221。


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纪念碑

    曾是最高机密
 
    从1958年选址开始,221就处于绝密等级,甚至里面的部分工作人员,也不知道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原子弹有关。直到1995年5月15日,新华社播发了一则消息:"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已全面退役。这个基地位于青海省,曾为我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作出过历史性贡献……”221才正式解密、为世人所知。
    这是一块四面环山、幅员约1170平方公里的平缓草原,往西不远就是烟波浩淼的青海湖。据说,这一环境非常符合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制定的核武器研制基地要求,即外人难以进入,但内部必须自由,可以进行严密的控制以防泄密。


原221厂黄楼

    最初基地的禁区只有1000余平方公里,设8个哨所和若干哨点。后来,随着基地工作的展开,兰州部队高炮13师将警戒区扩大到周边2000平方公里。有人形容说:“那是没有通行证,连鸟都飞不过去的地方。”

    精英荟萃之地
 
    基地大规模建设是在1959年苏联单方面撕毁帮助中国研制原子弹合同并撤走专家之后。至1963年,基地500多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建成七个功能不同的分厂和总厂生活区。
    李觉亲任221厂第一任厂长,他的三位副手是吴际霖、郭英会和朱光亚。后来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中,有八位曾在221厂长期工作,他们是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朱光亚、邓稼先、陈能宽、周光召、于敏;此外,还有部分需要隐姓埋名的科学家。221厂汇聚了众多我国物理学方面顶尖的科学家。

原221地下指挥中心

    文革中被特批保护
 
    中央曾要求我国的氢弹要赶在法国人研制成功之前爆炸,但“文革”的发生,已影响到氢弹研制工作。1967年,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聂荣臻下令用一架专机把221厂氢弹空爆试验科研生产会议的“两派”人员从西宁接到北京。
    在中南海,聂荣臻当着周恩来的面向他们宣布国务院、中央军委对221厂实行军管的决定;接着,毛泽东又批准221厂暂停“四大”(指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之后,氢弹研制才走入正轨。

爆轰试验场外防护钢板累累弹痕

    一切做到万无一失
 
    1964年8月5日和20日,我国首套核试验装置“596(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工程代号)—1”、“596—2”(备品)在李觉、吴际霖、朱光亚、彭恒武等护送下,在绝密状态中相继从221厂起运。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运车站

    周恩来下令将运载核弹头的列车定为一级专列,按最高级别实施警卫,要求所经省、区的公安局长亲自上车押送,签字移交出省。铁路沿途部署了大量警戒部队,专列所到之地高压线停止供电;蒸汽机车所用的燃煤都用筛子筛过,防止混入雷管之类的爆炸物。可谓“最高级别”警卫。
    专列安全抵达乌鲁木齐火车站后,原子弹由一架改装的伊尔—12飞机连夜运至大漠深处孔雀河下游的开屏,再用直升飞机送到靶心——701铁塔。由221厂派出的第九作业队在铁塔的半地下装配车间对原子弹进行最后组装。

   伊尔—12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世界为之震惊。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罗布泊上空,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获得完全成功。
 
    曾经的领导是这样的
 
    1963年11月20日,221厂第一个原子弹试验产品在二分厂总装车间完工后,被拆成几个安全部件,分装在几辆汽车上运往六分厂进行试验。原子弹最主要的部件装在一辆专用车里,遵照吴际霖的指示,部件的下面放了两个紫红色的沙发来减震。
    车子到达试验场后,工人们要把原子弹重新组装起来。最后插雷管的时候,李觉发现那个负责插雷管的总装工人战战兢兢地非常害怕,他就搬来一个凳子坐在炮轰塔下面说:“你好好插,插上了咱们俩一起离开。”这次试验,揭开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序幕。
 

李觉(中)在核试验场地
 
    “功成身退”的221
 
    有36年建厂史的221厂,对共和国作出卓越贡献。
    上世纪80年代,中央对战略武器发展重新进行规划,221厂所在地区不属于未来发展地区。邓小平看了221厂的报告说:“可惜是可惜,15年打不起仗来,就是要压缩。”1987年6月,国务院和军委联合下文,批准221厂撤点销号。
    221厂在撤离前,按世界最严格的核污染处理标准对厂区土壤中铀残留量和贫铀等核废料进行集中焚烧填埋,使之达到国际公认的“三级退役标准”,不加任何限制地永久性开放。
从此,西海镇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核武器研制生产基地红色旅游景点。

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意教育示范基地

    原221厂的数万职工分别落户西宁、淄博、廊坊、合肥等地,有更多人去了四川等地、继续共和国的核能事业。金银滩草原的那些岁月,却成了他们永远也抹不去的记忆。
    请大家记住:在美丽的青海省,曾经有个原子城,那里曾经成就了中国最“响亮”的事业:两弹!
 
本期编辑:毕格博尔德
本文被阅读4154次
 
上一篇:核电为什么是绿色和安全的
下一篇:核安全独立监管应遵循哪些原则
 
   
 
友情链接: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 | 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 环保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
技术支持:南京希迪麦德软件有限公司 版权及免责声明      运行维护单位:江苏省辐射防护协会      苏ICP备15037112号
欢迎登录核与辐射安全公众沟通多媒体信息平台,您是第6073880位浏览者!
Produced By 南京希迪麦德软件有限公司